字:
关灯 护眼
啃文书库 / 未分类 / 根的歌 / 七 兵荒(1/4)

七 兵荒(1/4)

章节出错了,点此刷新,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稍后再试。

  过了夏天,爷爷家里有了余粮,奶奶就不用出去要饭了,也不用到河滩里去拾麦子拾白薯了。秋季,黄河又发了脾气,把滩里的好多农作物都收走了,只有那些收割早点的人家,收了一些花生黄豆之类的粮食,那些高粱成熟晚些的,大多数都还长在地里,被水一冲,多数都倒伏了;还有一些没有倒伏的,撑着小船能收回来一部分。爷爷家里种的秋高粮收得早些,连秫秸都扛到家里了。这些东西爷爷有用,他在老家的时候,有编席的手艺,编好了拿到集市生去卖,可以换点油盐钱。不过,爷爷要这些东西不是为了编席,爷爷是计划他的宏大工程——盖两间房子。这也是胡家掌柜的意思,叫爷爷盖两间房子,那些秫秸可以编成箔,放到房顶的方椽上,上面再铺上一层泥,再苫上一层厚厚的芦草,这就成了房子。至于木料,就是房梁和檩条等,东家的柴院里下房木料很多,掌柜的放话了,爷爷随便使用,分文不取。爷爷为了他的两间草房,早早地就开始准备。进入夏天,爷爷开始打坯,从河滩里推回来一些土,在一个高岗处平整出来一片空地。活了一大堆泥,借来一个坯斗,一斗一斗地往地上扣,一直扣得高地上都满了,这才停住。等这些土坯稍干些,再一块一块的立起来,让风充分的吹,这样干的快些。停个两三天,只要不是阴雨天,那坯就风干的差不多了。这时候,爷爷再把土坯摞起来。这样有个好处,下雨的时候,可以用一些草衫盖着,不会被淋坏。
  天有不测风云,这可真是一点都不假。正当爷爷奶奶的工程就要告一段落的时候,来了一场大暴雨,我的天哪,整个坯架被雨水冲倒,连那泥土都被水冲走了一大半。雨停了,爷爷蹲在土坯旁边一直吸旱烟,唉声叹气,毫无办法。接下来,爷爷就继续打坯,看好了天气,那时候也没有天气预报,谁也不知道何时下雨,何时刮风,就是凭经验,凭运气做事。就这样,连打三次坯,才算把盖房的土坯准备好了。爷爷就趁着农闲的时候,自己开始垒墙,奶奶帮着提泥递坯。没有砖,也买不起,就是土坯砌墙。一连垒了好多天,至少也要一个月左右吧,该上檩条方椽的时候,叫来几个邻居帮忙。房顶上盖的是秫秸编织成的箔,我小的时候,还有这样建房子的。秫秸织成的房顶很干净,芦草织成的房顶结实耐沤。这些东西上面是麻刀灰,就是用乱麻头发动物的毛活成的泥,不容易被水冲刷下来。上面是用芦草苫成的,从下面开始,往上一层一次的压,直到房顶上起房脊的时候,码上的芦草厚厚的,上面再用麻刀灰摊上一层,用泥抹不停的抹匀,晒干以后,再大的雨都不会漏,而且还冬暖夏凉。不过,这种房顶得勤维护,一年一苫,把房顶边被风掀起来的地方,用芦草塞严实了,用泥抹实,又可以过去一年两年的。至于盖房的地方,那时候,村里的大坑很多,要不就是高高的土岗,没人要的,只要你有力气,就可以自己找一片,平整一下土地,就成了你家的宅基地。那时候,不少逃荒要饭的就是利用这种地方盖个草庵,挖个窑洞,住进去,不用土地所发证,也没有人来收费,也不会引起邻里纠纷,那时候的人都没有这些概念,心存朴素,少有心机。又加上世道不太平,不一定哪一会儿就抻了腿儿了,没有久占为业的打算。爷爷就在东滩村北边的老沿儿头上,一个大坑的南边,平整了一片儿地,用自己的辛劳,加上街坊邻居的帮忙,东家的赞助,盖起来属于自己的两间草房。从此以后,一家四口人,无论春夏秋冬,刮风下雨,天寒地冻,都可以藏身了。我们张家的老祖宗,衍生过来这么一大群人,想想实在是不容易。北沿儿老家的房子要比这里的房子好,那几间房子一直被大伯保存到八十年代。大伯当上村支部书记,一干就是三十八年,他惟一的心愿就是盼着我的爷爷,他的叔叔,带着张家的一群后人,回去住进原本属于爷爷的老房子里。我是无缘得见了,不过,我见过大伯家的房子,据说都是一个样式的。房子虽好,充满凶险,充满不确定的因素,在物质方面,此间虽然不如彼间,一切的一切,相比起重要性来,还是活着最好。活着才算保证了最大的人权。
热门推荐